随着2023年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,一批业绩乏力或治理不善的公司股价纷纷跌破1元,退市风险逐渐加剧。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,截至4月12日收盘,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;3家公司已锁定退市。而今年以来,已有9家公司“面值退市”,去年同期仅为4家,可见市场化“出清”威力正在加速显现。
4月12日,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了《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》(下称“退市意见”),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,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被称为“史上最严退市新规”。其中,退市新规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,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,从而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,推动市场化退市功能充分发挥作用,加速资本市场优胜劣汰。
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,本次系列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注册制当中的一个短板——退市,这对于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、优胜劣汰、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10家公司“面值退市”危机起
根据沪深交易所有关规定,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,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;北交所规定,上市公司连续6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,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。
数据显示,截至4月12日收盘,已有10只a股股价低于1元,其中新海退、退市博天已进入退市整理期,即将面临摘牌。st星源已经收到交易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书,另有多只股票于近日陆续跌破1元,“面值退市”风险加剧。
记者注意到,*st民控、*st美盛两只股票大概率提前锁定“面值退市”。
其中,*st民控最新收盘价为0.61元,截至4月12日,公司股票收盘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。即使后续8个交易日连续涨停,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。*st美盛也是如此情形。
st星源是深市“老五股”之一,其前身是“深原野a”,公司在1990年12月就登陆深交所,至今上市时间已近34年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退市决定公布的前一天,st星源的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。
除了上述股票已跌破1元外,当前还有不少股票股价较低,若进一步下跌,也面临滑落至1元以下区间风险。
据记者统计,目前有92家公司股价介于1元至2元之间,其中有7家公司股价低于1.2元。
整体来看,这些不足2元的低价股行业分布较为广泛。其中,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,房地产、建材、建筑装饰、钢铁等“地产基建类”公司家数最多,占比超过三成。如中南建设于4月3日股价跌破1元,至今已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,最新收盘价为0.89元。实际上,今年2月,公司股价曾经跌破过1元,其后又回到1元以上。
此外,这些低价股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较为糟糕。其中,已有99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或者业绩预告,77家公司预计或已披露2023年业绩亏损,5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,两者合计数量占比超过80%。
“市值退市”将显威力
2020年12月的退市制度改革新增了“市值退市”指标,而此次退市新规进一步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,将主板a股(含a b股)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提至低于5亿元,旨在进一步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,有效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。
据记者统计,在股价超过1元的公司中,st深天、*st碳元等5家公司总市值都低于8亿元,其中st美讯总市值已低于5亿元,为4.34亿元。这些公司如果不能扭转股价的下跌趋势,未来或触发“市值退市”离开a股市场。
4月12日,中国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表示,“退市意见”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,通过严格退市标准,加大对“僵尸空壳”和“害群之马”的出清力度,削减“壳”资源价值。同时,拓宽多元退出渠道,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。
对此,中泰证券表示,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“净化器”,其基本功能是淘汰市场上的劣质企业,对提高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在银河证券看来,随着完善交易类退市指标等一系列措施正式生效,将加快风险公司出清,健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,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,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。
付立春表示,新“国九条”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文件,前两次“国九条”的出台都对资本市场的监管、运行、融资、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。这次也不会例外,它标志着一个新的资本市场阶段的开启。“随着退市标准更严格、更多元,未来退市公司数量将会增加。尤其是包括‘市值退市’的交易类退市公司数量和比例会增加,市场力量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。”
(高志刚郭成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