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公布,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,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“三农”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,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。
业内专家表示,下一步,要着力完善推进乡村振兴各方面制度设计,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,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,“要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蕴含的发展理念、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”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”。
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,“千万工程”从整治农村环境、解决“脏乱差”问题入手,由点及面,扩容建设,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,已经成为涵盖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性工程,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,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,提供了成功范例。
我国各地情况不同,学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到底学什么?怎么学?对此,韩文秀表示,浙江推进“千万工程”经历了不同阶段,不同的市县也有不同的基础和条件,但贯穿其中的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。比如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稳扎稳打、久久为功等。“因为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,各地的自然条件、风土人情、发展水平、工作基础各不相同,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不能照猫画虎,不能脱离实际搞‘一刀切’。”韩文秀说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,全国各地村情及农民需求差异大,要确保乡村建设取得实效,就需要构建有效推进机制,将配置的公共资源、动员的社会资源因地制宜组合优化好,推进乡村建设制度供给、方案设计、资源分配和使用等形成规范高效秩序。
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室副主任、副研究员张斌看来,提升乡村建设水平,关键是加强统筹协调。“推进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、系统性工程,必须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,形成多方合力攻坚大格局。”张斌说。
稳面积、增单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
中央一号文件将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”放在重要位置,要求“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”。
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13908.2亿斤,比上年增加177.6亿斤,粮食供应充足、库存充实。同时也要看到,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,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。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,明确了稳面积、增单产的主攻方向。其中,在稳定播种面积方面,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。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重点从价格、补贴、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。围绕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,突出压实责任和强化扶持两手发力,重点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,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。
我国耕地稀缺,扩大耕作面积空间有限,潜力主要在提单产。文件明确,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,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,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。
“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。在种子上,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努力形成突破性进展。在耕地上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和质量,完善农田水利设施,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。多措并举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。”中央财办副主任、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说。
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。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,文件提出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”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”“强化农民增收举措”。
统计显示,2023年,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,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.49万亿元。
“这些年来,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,但主体不强、链条短,带动能力弱、同质化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。”祝卫东说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,坚持产业兴农、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,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、农林牧渔并举、产加销贯通、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。
其中,在产业融合方面,祝卫东表示,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,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、乡村多元价值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、森林康养、休闲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
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在产业带动、就业拉动下,2023年农民收入保持增长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、比上年实际增长7.6%。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,重点从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方面着力。
“总而言之,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,广辟增收门路,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、日子越过越好。”中央农办负责人在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说。
(记者 汪子旭)